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近日在出席“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”发言时表示,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金融科技具有双刃剑的效应,它在助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,从国际金融治理的角度,要高度重视数字鸿沟、监管套利、风险外溢、规则缺口等四方面挑战。
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,给各国的生产生活、就业民生带来了严重冲击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,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-4.4%,中国的经济复苏则快于疫情,中国前三季度平衡下来是0.7%,按照这么一个发展趋势稳定发展下去,我们全年应该在一个正向的区间内。然而全球的经济活动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则不容乐观,道路是很艰难的。中国的金融抗疫实践充分表明,金融科技在渠道线上化、运营全时化、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,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非接触式和不间断性以及快捷性,从而能更有效的对冲疫情影响,加速我们的经济复苏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,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,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,不同口径下的数字经济规模约占全球GDP总量的4.5%至15.5%,并且继续以极快的速度扩大,在这样一种全球的发展趋势下,重视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的数字化水平,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,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放大、叠加和倍增的作用。
实现普惠金融既是全球的共识、也是全球的共性难题,虽然经过了各国、各地区多年的艰辛实践,目前全球的普惠金融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但我们同时要清醒的看到,在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条件下,普惠金融所面临的成本高、效率低、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共性难题迄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实现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。值得欣慰的是,近年来在中国、肯尼亚等一些非洲、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证明,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、直达性和可负担性,这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可行路径。